黨政時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推進鄉村振興。如何更深刻地理解鄉村振興戰略?如何看待鄉村振興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作用?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作出了深刻解答。
深刻理解鄉村振興戰略
問題一: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5年來的實踐,我們如何更深刻地理解鄉村振興戰略?
金文成: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在我國綜合國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城鎮化建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時,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通過5年來的實踐,我們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鄉村振興要堅持為農民而興、為農民而建。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建設者與受益者,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注重調動農民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要堅持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歷史任務,也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要有歷史耐心,不能搞大拆大建,不能逼農戶上樓,不能簡單套用城市建設模式,要保護好鄉村傳統特色。鄉村振興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速度既要與農民意愿相協調,也要與經濟發展能力相適應,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確保成效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三,要堅定不移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需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這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矛盾的根本之策和必由之路。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突出政策導向,強化制度創新,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
四,要堅持黨的領導。辦好農村的事,關鍵在黨。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小康進而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實踐證明,推進鄉村振興,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體系,提高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確保鄉村振興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未來推進鄉村振興側重點有所轉變
問題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推進鄉村振興。從黨的十九大創造性地提出到現在推進,未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與之前相比會有哪些不同側重點?
金文成:從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到現在推進,側重點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三個轉變。
一是鄉村振興戰略由規劃期向施工期轉變。過去5年,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框架基本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確立,黨和國家先后出臺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以及中央一號文件和相關規范性文件,基本完成鄉村振興的制度設計和政策體系構建。這就為新階段新征程推進鄉村振興完成了擴初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推進鄉村振興由規劃期進入了施工期,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施工、穩步推進。
二是工作重心由鞏固脫貧攻堅向推進鄉村振興轉變。黨領導人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從根本上解決了近1億人的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間奇跡。從2020年開始,“三農”工作重心就歷史性地轉移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上來。推進鄉村振興,要守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任務,守住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底線任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協同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把促進脫貧群眾和中低收入群體增收作為戰略重點,實現“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三是戰略目標由小康向現代化轉變。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農業農村這個短板能不能補上,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質量和成色。全建成小康社會后,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推進鄉村振興面臨的任務更加繁重、挑戰更加艱巨,迫切需要突出農業強國建設,實現農業由大向強的歷史性轉變。
深刻認識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性
問題三: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如何看待農業農村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作用?
金文成: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三農”方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深刻認識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性。
一,“三農”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中之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直接、突出的表現就是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城鄉差別和城鄉收入差距較大,城鄉發展二元結構還沒有根本改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艱巨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四化”同步的短板弱項依然在農村。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讓農業農村快速趕上來、不掉隊。
二,“三農”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底氣所在。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實現14億人口這樣規模的現代化,是世界大人口規模的現代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演化的緊迫形勢下,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農村穩定是國家安定的基礎,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要用國內發展的穩定性應對世界大變局的不確定性,任何時候都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任何時候都要守住農業這一頭、穩住農村這一塊,這是作為負責任大國堅守的底線,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應對一切變局的底氣。新發展格局下,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廣泛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潛力后勁也依然在農村。這是農業農村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國情特征。
三,“三農”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民族特色。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明的根在鄉村、魂在民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體現民族特色鮮明、文化基因直接的領域。我國悠久燦爛的農耕文明滋養了中華文明,其中,“和”文化是立足中華沃土、根植中華民族的核心思想和價值理念。要傳承和弘揚以“和”文化為代表的農耕文明,并貫徹落實到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為中國式現代化打上中華民族的鮮明烙印。